猪为什么发生咬尾症?
发布时间:2016-07-08 

    猪咬尾病猪起初躁动不安,对外部刺激敏感,食欲不振,个别猪只相互咬斗,以后逐渐发展为多只咬斗,出现咬尾现象。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,被咬猪可因败血症而亡。该病多发于育肥猪,以 25-40kg猪发病率较高。母猪咬尾症的发生率比去势公猪高。
    1、环境圈舍卫生条件差。通风不良,潮湿,饲养密度过大,温度骤变,光线过强,生活环境单调等均可导致咬耳或咬尾。
    2、营养不平衡。饲料营养水平低、营养不全面或配比不科学,维生素和蛋白质的缺乏或者其质量不好,不能满足猪的生长需要,从而引起异常行为,如兴奋、打斗、咬尾等。
    3、管理。猪群密度过高、猪群整齐度差、分栏时常会出现剧烈打斗,过冷和过热,导致严重的咬尾、咬耳现象。 给料不及时或喂量不足、饲槽不够、饮水量不足时也会引起互咬。饲养密度大、过于拥挤会加剧猪只对食物、饮水以及空间的竞争。
    4、性别与品种差异。不同品种猪或公母猪混养常会引发争斗,公猪比母猪攻击力强,杜洛克杂交一代、纯种长白猪的咬尾现象较严重。
    5、疾病。体外寄生虫刺激皮肤,引起猪只在墙壁和栏杆上磨擦受伤,外伤可引起其他猪只啃咬;体内寄生虫,特别是蛔虫在体内的作用可刺激患猪攻击其他猪。 猪患狂犬病、佝偻病、营养缺乏等病时能诱发咬尾。

 

_转自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

联系地址:上海市赤峰路65号科技园2号楼302C室      200092    沪ICP备16002424号-1   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845号

技术支持 : 维程互联